江北嘴金融核心区。(资料图片)唐安冰 摄
消费金融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全国第一;
小贷公司实收资本、贷款余额全国第一;
金融租赁企业数量西部第一;
保险法人机构数量西部第一;
今年上半年新增境内上市企业数量西部第一;
外资银行分行数量中西部并列第一;
小贷公司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拥有全国最大的农商行;
……
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征程中,重庆筚路蓝缕,成效卓著。
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是中央赋予重庆的重大使命。《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重庆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加快推进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
近年来,重庆奋力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等重点任务,提升金融数字化、智慧化运行水平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市金融业持续向上生长,拉动金融中心指数上升至全国第7位。西部金融中心,在巴山渝水间,正加速崛起。
把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作为“动力引擎”
8月15日,农业银行重庆大足支行通过线上渠道,为易贸供应链(重庆)有限公司成功办理了一笔市场采购贸易出口收结汇。
这是重庆首笔市场采购贸易线上收汇和结汇业务。从提交资料起至完成收汇、结汇,仅用了3个小时,比之前在银行网点办理相关业务节省了整整一天时间。
此前,按照相关政策,重庆市场采购贸易企业办理收汇、结汇,需去银行网点。如今,通过政银合力推动,银行方面与市场方面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完成了系统对接,打通了线上便利化收结汇渠道。市场采购贸易企业仅需通过“渝采通”跨境服务平台绑定收款银行账户,即可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收汇、结汇业务。
作为重庆的数字金融创新成果之一,市场采购贸易线上收结汇业务的诞生,并非偶然。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必然要推动金融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努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如何才能干好这件事?重庆把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作为“动力引擎”。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是缓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痛点”“堵点”,尤其是中小微市场主体的融资难题。加快发展数字金融,创新普惠金融服务,势在必行。
金融改革创新大幕,由此在重庆拉开。
在产业服务层面,“渝企金服”、“长江渝融通”普惠小微线上融资服务平台、“信易贷·渝惠融”平台、“渝普金链”等多个线上金融服务平台陆续问世。它们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打造线上金融超市,让中小微企业轻松对接银行、挑选适合自己的信贷产品,便捷获取普惠金融服务。
在金融机构层面,金融创新产品及服务层出不穷。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在线融资服务,缓解“三农”融资难题,仅今年以来,就运用农担e贷、种植e贷向359户涉农市场主体发放贷款1.73亿元。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重庆银行等众多银行,也纷纷面向中小微企业推出线上信贷产品。今年7月11日,重庆首次发布的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创新产品,就有140余款之多。
在线下,重庆近年来陆续建设了“1+5+N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港湾”近500个。港湾依靠银行网点与街道、社区等多方联动,打通了普惠小微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23年7月末,这些“港湾”已累计为14.5万户市场主体发放贷款超1200亿元。
奋力前行,创新不止。这在绿色金融、科技型企业融资等重点领域,更是如此。
2022年8月,重庆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已陆续设立了20余个绿色金融专营部门或支行,创新推出了超300款绿色金融产品。金融支持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动力十足。
改革创新的成果,显著提升了市场主体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同时,也提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末,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8%,比上年同期高7.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4%;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4897亿元,同比增长24.9%;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2%;绿色贷款余额、绿色债券余额分别超6200亿元、430亿元,同比增长约31%、35%,是2019年初的3.5倍、3.2倍。
通过高水平开放提高金融业发展能级
7月18日,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区域合作论坛上,重庆市发展改革委、重庆市商务委、蚂蚁集团、Proxtera、新加坡星熠数字银行、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等,共同开启“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重庆跨境数字贸易发展战略合作”。
同一天,重庆市商务委、蚂蚁集团、Proxtera、星熠数字银行、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等,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动重庆跨境数字贸易发展。
频繁开展的这些国际合作,共同见证了这样一个事实:重庆,正在通过高水平开放,提高金融业的发展能级。
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给出的定位,西部金融中心未来将建成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中心。根据这一定位,西部金融中心必须具备国际性,在国内外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重庆如何才能打好这张“国际牌”?突破口,在于以内陆金融开放创新,推动金融互联互通。
在这方面,重庆底气十足——其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等多个开放平台。
依托开放平台,重庆金融开放阔步向前。
2023年4月21日,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期间,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以下简称“金联体”)在重庆正式成立。
金联体由重庆地方法人银行联合政策性银行、中外资商业银行在渝机构共同发起组建,并组织通道沿线金融机构共同参与。
目前,金联体正推动各成员机构依托境内外金融资源禀赋优势,探索形成覆盖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和国家全域的市场交易网络和金融服务体系,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贸易投资及产业发展。
回溯既往,重庆与全球金融互联互通的精彩故事,屡屡上演。
2018年3月,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新加坡星展银行等多家境内外银行机构,帮助砂之船集团成功在新加坡交易所发行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募集资金3.96亿新币。这是中西部地区首个跨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开辟了西部地区企业跨境股权融资新渠道。
今年3月,星展银行、重庆银行等多家境内外银行再次联动,帮助该项目实现23.4亿元人民币银团贷款再融资,顺利实现银团贷款到期转换。
2020年,重庆在全国首批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2022年6月初,此项试点升级——重庆全域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均可在不超过10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
2020年以来,重庆还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开放创新举措——启动企业外债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在中西部率先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对外投资试点、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等。
“近年来,重庆累计争取国家支持政策142项,获批外汇管理试点政策20多项、自贸金融试点49项,金融政策开放度领跑中西部。”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重庆的金融开放创新之举涉及跨境投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外汇管理改革等多个领域。其中,不少做法走在了全国或中西部前列,为中西部企业注入了全球金融活水。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末,仅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就帮助重庆企业实现跨境融资超200亿美元,带动中西部10省区企业赴新加坡融资65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全市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合计1363.7亿元,结算量居中西部前列。其中,重庆与东盟、新加坡、俄罗斯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和区域发生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7.2%、50.5%、4.6倍。
5年内将基本建成西部金融中心
在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金融开放的同时,近年来,重庆还在发展壮大金融机构体系、推动企业上市、优化金融生态和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持续发力。
这一切努力,拉动全市金融业综合力不断“进阶”,金融中心指数上升至全国第7位。
先来看金融机构体系建设。金融机构整体实力是衡量金融中心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要打造实力强大的金融机构体系。
朝着这一目标,近年来,重庆从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培育发展本土金融机构两方面发力,硕果累累。
7月下旬,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二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重庆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约为1189.56亿元、贷款余额为1588.74亿元,均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第一,在全国的占比分别达到约16%和约19%。
同时,重庆还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贷款余额在千亿元以上的省份之一;全国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的12家小贷公司中,有7家在重庆。
这并非重庆小贷行业首次拿下全国第一。人民银行公开数据表明,重庆小贷公司的资本和业务规模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持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
这样的第一,重庆还有很多。
2022年8月25日,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在江北嘴揭牌开业,开启了其在重庆的战略布局。自此,在渝外资银行分行数量达16家,跃居中西部并列第一。
2021年2月,重庆银行在上交所上市,成为西部地区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自此,全市“A+H”股上市银行达到2家,数量为西部省份第一。
2020年6月,随着注册资本超过100亿元的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渝中区开门迎客,重庆金融租赁企业数量达到4家,位居西部省份第一。当月,由重庆农商行全资设立的渝农商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江北嘴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农商行理财公司、西部首家银行理财公司。
目前,重庆还拥有全国最大的农商行——重庆农商行;拥有保险法人机构5家,数量为西部第一;拥有3家消费金融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重庆金融机构还具有数量多、门类齐全的优势。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共有“银证保”金融机构475家、地方金融组织600余家、私募投资基金800余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消费金融等20余类金融机构牌照全覆盖。
一个个“第一”,一组组数据,令人振奋——不断壮大的重庆金融机构体系,正在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企业上市“加速跑”,是又一股动能。今年以来,重庆抢抓我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带来的历史机遇,着力实施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新增6家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创下历史新高;新上市企业首发融资金额大幅提升——总额达93.46亿元,同比增长4.7倍;全国排名第七,同比提升11个位次。
不仅如此,目前重庆还有大量上市“后备军”和多家正在“冲刺”上市的企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级拟上市企业后备库入库企业64家,新增排队在审企业5家、辅导备案企业5家。截至2023年8月29日,市级拟上市企业后备库企业已超过640家;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6家,共有过会待发和排队在审企业10家,辅导备案企业21家。
上市企业数量及其融资规模,是衡量资本市场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重庆企业上市跑出“加速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重庆资本市场越来越有活力。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市金融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重庆将如期在2027年基本建成西部金融中心。”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乘风破浪,成就万里之望。西部金融中心,未来可期!(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