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 > 行业资讯

陆海新通道让西部加速迈向世界

2019年12月3日 来源:来源:重庆日报 字体:


满载一百二十五台整车的“陆海新通道”整车出口专列,从重庆沙坪坝区团结村中心站驶出。(资料图片) 记者 罗斌 摄


  出发指令下达,列车鸣笛开行。11月27日,四川达州,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首发。
  这趟班列在沙坪坝区团结村中心站集货,随后开往广西钦州港,再转海运至新加坡。
  达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此趟班列的开行,有利于推动达州、万州与北部湾地区物流一体化进程,将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重庆市政府口岸办方面表示,这趟班列是川渝合作的一个具体实践,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货物、线路不断优化的缩影。
  今年,类似的场景与评价,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来说成为“常态”——这条由重庆主导发起,联动西部省区市的大通道,正加速发展,成为西部开放的新动脉。
  国家战略
  陆海新通道为西部开放注入新动能
  地处内陆腹地、远离出海口岸,这曾是阻碍重庆开放发展的短板。
  不只是重庆,西部地区绝大部分省区市都面临相同的困扰,也让西部地区的开放之路坎坷且漫长。如何实现自身开放,带动、联动西部其他省区市共同发展,这也是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所面临的“思考题”。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出现,成为破题的关键。
  借助铁海联运的形式,从重庆出发的班列,在广西钦州港可转海运至新加坡等东盟各港口,进而连通国际海运网络。相比传统的江海联运,这条新线路将重庆至东盟主要港口的运输时间缩短15-20天。
  “这条路线,解决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一大痛点。”市口岸物流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西部地区出海不再单纯依靠长江黄金水道,而是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新的载体,将各类产品快速销往世界。
  事实正是如此。贵州的轮胎、磷肥、老干妈酱和茶叶等货物搭乘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海;青海借助通道,将当地公司的盐湖产品出口至东盟各国;甘肃则把PVC颗粒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至泰国……
  广西钦州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要出海口,随着越来越多的货物在钦州港中转,钦州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由2014年的70万标箱跃升至2018年的232万标箱。
  “以前,十多个指挥手就能轻松完成集装箱的装卸指挥,现在远远不够。”广西北部湾港钦州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延表示,现在进出港的货物太多,指挥手由一个班十多人增加到6个班70余人,每人每天要指挥300—500个集装箱的装卸。
  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西部地区加速迈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作为通道的主要发起者,重庆考虑的不仅是发展自身,更是为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3月3日,全国两会期间,重庆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决定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全团建议——将西部陆海新通道明确为国家战略性项目。
  当时,重庆代表团提出三条具体建议:恳请国家出台明确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国家战略性项目的“一个规划文件”,正式将西部陆海新通道明确为国家战略性项目;支持围绕重庆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立国际国内层面“两大协调机制”;进一步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保障能力建设,比如加快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陆海新通道运营降本增效,支持通道开放平台建设等。
  “两会之后,重庆方面仍然积极就此事向国家层面进行汇报。”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出台《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下称《规划》),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
  加速发展
  新货源、新业务、新物流不断丰富,通道作用与影响力不断扩大
  《规划》的出台,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对重庆而言,积极推动通道发展,则是一直都在持续的工作。
  5月8日,25台庆铃汽车集团的整车被装入集装箱,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以专列形式从沙坪坝区团结村中心站出发,经广西北部湾,于17天后抵达菲律宾马尼拉港。这趟班列意义重大,标志着陆海新通道汽车整车出口从测试走向常态化运行。
  如今,汽车正逐步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货品之一。以重庆本土汽车企业小康集团为例,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张兴燕表示,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桥梁和保障,截至今年7月底,小康集团已通过该通道运输整车1250辆,涉及646个集装箱。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货物种类明显增多。”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称,在多个部门单位的携手推动下,通道发展提速明显,货源种类不断丰富。
  2017年班列刚开通时,货源种类仅有80余种,去年种类扩至200余种,今年已达到300多种。
  伴随货源种类的增多,通道班列的开行数量与规模也明显增长。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31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年度开行757班,运输箱量3.7万标箱,班列数同比增长107%,年度运输货值50亿元。班列累计开行1414班,运输箱量7.1万标箱,累计运输货值89亿元,辐射84个国家和地区的201个港口。
  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南向通道公司)董事长王渝培表示,作为平台公司,他们今年在通道的组织形式、路线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探索,希望能进一步推动通道的发展,让其能够更好地服务西部省区市。
  新业务、新货源、新物流不断涌现,陆海新通道促进西部开放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3月26日,4辆平行进口车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入重庆铁路口岸,这是该口岸首批开展的平行车保税仓储业务,标志着重庆保税进口车实现“零突破”;4月10日,首列“定制化”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专列(出口印度)成功开行;4月26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出口印度尼西亚专列发车;7月15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首例冷冻海运原箱(巴沙鱼)测试货柜抵渝;9月2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首次将铁路箱通过海运出境……
  如今,除了铁海联运班列这一主要物流组织形式外,西部陆海新通道还形成了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两种物流方式。
  跨境公路班车依托中国西部地区连接中南半岛国家的公路干线,从重庆等地出发,经广西、云南等省区重点沿边口岸进出境,联通越南、老挝、缅甸、新加坡等国家。截至今年10月底,公路班车年度发车885车次,累计发车1810车次。
  国际铁路联运依托中国西部地区连接中南半岛国家的铁路干线,从重庆等地出发,经广西、云南等省区重点沿边口岸进出境,联通越南。
  合作共建
  朋友圈扩大至“13+1”,多方合作格局初现
  西部陆海新通道有当前的成绩,离不开一个核心元素——合作共建。
  “通道开行之初面临很多困难,如各地货源分散、不能单独成列,没有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不完善等。”重庆市口岸物流办规划发展处副处长桂明华说,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便是建立合作机制,扩大“朋友圈”,让西部陆海新通道真正成为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为此,通过数十次修改和调整,重庆方面起草了关于通道合作机制的《框架协议》,渝黔桂陇成为第一批签署协议的西部省区市,标志着通道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随后,越来越多的西部省区市加入到共建机制中——今年上半年,云南、宁夏、陕西相继加入;今年7月,重庆与四川签署协议,四川方面明确将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规划》明确提出,加强省际协商合作,支持重庆市牵头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协商解决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合作有关事项。
  在此背景下,9月初,西部陆海新通道第一次省际协商合作会议筹备会召开,就省际协商合作机制、运营组织中心、综合运营平台等事宜进行了初步交流。
  “我们按照《规划》要求,就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起草了新的《框架协议》。”桂明华表示,为了让合作机制更加完善健全,重庆方面一直在积极落实《规划》的要求,并与西部其他省区市积极协调。
  10月13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西部12个省区市,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的代表齐聚重庆,共同签署了《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此次签约,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朋友圈”扩大至“13+1”个省区市,也意味着通道的合作共建之路越来越宽。
  “机制已经建立,前期基础良好,所以我们要加倍努力。”市政府口岸物流办表示,框架协议的签署只是第一步,各方还要进一步加强合作。
  据了解,国家层面日前已下发了关于召开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部联席会议的通知。该会议的召开,也将为接下来召开的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奠定基础。
  “我们已经在积极与签署了框架协议的省区市进行对接。待省部联席会议召开后,重庆方面就牵头召开省际协商合作会议,对通道未来发展进行讨论与规划。”桂明华说。
  与此同时,周边国家也对陆海新通道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今年国庆前夕,中国驻越南大使馆、越南计划投资部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中越两国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的合作机会和潜能论坛”,越方表示,将积极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正在加快境内高速公路建设,规划铁路建设。
  同时,越方还提出将进一步发挥和完善老街口岸功能(中国对应为河口口岸)推动更多农产品进入中国内地、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出口欧盟等建议。
  让人欣喜的是,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提速,更多其他机构也加入到“共建”中来。
  10月13日,西部地区13个海关及海口海关、湛江海关,中国建设银行13个省级分行和4个海外分支机构同步签署了《区域海关共同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合作备忘录》《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框架协议》,分别从通关监管、金融服务等角度提供支持,推动更多领域深度参与通道建设。
  11月4日,2019中新金融峰会上,南向通道公司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13家中国金融机构,以及渣打银行1家外资银行签署协议,将合作共建金融服务平台,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执行单位


手机版官网

峰会官方微信

© 中新金融峰会版权所有!  渝ICP备14000456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3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