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报道

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就中新建交30周年接受新加坡电视台采访

2020年10月13日 字体:

近期,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就中国和新加坡建交30周年分别接受新加坡电视台8频道《焦点》和《新闻》栏目采访。采访内容已于2020年9月24日至10月1日陆续在8频道播出。洪大使在采访中回顾中新建交历程、展望中新关系未来发展,主要内容如下:

一、中新建交30周年的历程与成功经验

中新建交只有30年,但两国交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新加坡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参与中国的发展建设。可以说,中新合作与中国改革开放一路同行。回首30年,中新合作从小到大,领域不断拓展,内涵不断加深,走出了一条大国与小国平等相待、互利合作的典范之路。我们纪念建交30周年,也在总结30年的历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从量变到质变。1990年刚建交时,中新双边贸易额只有28.3亿美元,人员往来9.5万人次。今天,中新双边贸易额已突破800亿美元,人员往来超过400万人次。中新合作的体量和规模已不可同日而语。新加坡的许多好的发展经验和做法给中国提供了有益借鉴,而不断扩大和开放的中国市场也给新加坡提供了广阔机遇。从最初的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到今天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广州知识城和深圳智慧城市,中新合作历经了工业化、城镇化、绿色可持续等不同阶段,并在今天赶上了互联互通、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等新时代发展浪潮,合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从中央层面的双边合作联委会、领导力论坛、社会治理高层论坛、法律和司法圆桌会议到八个地方合作机制,中新之间“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布局更加完善。新加坡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长三角经济带等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为中新合作提质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二是与时俱进,战略对接。中新合作的发展成就,源于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引领。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新加坡期间,双方共同确立了“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开启了中新关系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两国领导人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和引领中新关系发展,深化政治互信,扩大利益融合,密切合作往来,推动中新关系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充分展现出中新合作的前瞻性、战略性与示范性。中新合作建立在发展战略对接的基础之上,是这种合作具有极大活力和潜力的重要原因,也是双方能在合作中谋求共赢的重要原因。新形势下,中新都支持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携手维护赖以生存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  

三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新加坡是除中国外唯一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这是我们两国间的独特优势。中新两国历史文化渊源深厚,长期以来,中新双方坚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这是中新关系长期稳步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是立足双边、超越双边。中新两国是“一带一路”合作的天然伙伴。双方以“陆海新通道”建设为旗舰项目,打造东南亚经中国西部与欧亚大陆联通的完整环线。中新签署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实施框架,在东南亚多个国家探讨开展三方合作,汇聚中新两国的资源优势,共同带动当地发展。双方还密切协作,积极推进RCEP谈判,有力促进了区域一体化进程。在新加坡社会各界,有许多的朋友,他们在不同时间里,参与了与中国不同地方、不同项目的互利合作,作出了贡献。今天中新关系的良好局面,不是一夜之间从天而降,是几十年来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正是在双方一代又一代友好人士的接续努力下,中新关系才不断向前迈进。在中新建交30周年之际,我们要向他们表达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二、高层引领在中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两国建交前的1978年,邓小平先生就曾到访新加坡,与李光耀先生共同开启了中新交往的历史篇章。此后,两国历代领导人一直保持密切交往传统。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新,与新方领导人共同提出中新“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新定位,确立了新时期中新关系的发展方向。我担任中国驻新加坡大使两年多,亲身感受到两国在高层、各领域、各地方之间频密的互访,犹如邻里往来,络绎不断。李克强总理、韩正副总理、王岐山副主席等中方领导人访新,中国各部部长、各省市领导来新出席会议、洽谈合作;哈莉玛总统、李显龙总理、王瑞杰副总理等新方领导人访华和赴华参会,几乎所有的新方内阁部长这两年都曾访问过中国。这些往来有力地促进了两国互信与合作。

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与哈莉玛总统、李显龙总理互致信函,韩正副总理、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与王瑞杰副总理、维文外长通话。双方就两国关系、抗疫合作、国际地区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7月14日,习近平主席与李显龙总理通话时共同回顾总结了中新关系的发展成就和经验,进一步增进了战略共识,擘画了中新关系未来发展蓝图。8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访问新加坡。此访是疫情形势缓和后中国领导人的首次出访,体现了中方对发展对新关系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中新交往开始从“云外交”恢复到“面对面”的交流。在两国领导人持续引领下,中新友谊日益深厚,共同利益不断融合,合作往来更加密切,两国关系成为大国和小国合作关系的典范,并不断展现出前瞻性、战略性与示范性。这种良好关系深受两国人民支持,为两国及本地区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三、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和两国各层级合作机制

中国与新加坡,一个是幅员辽阔、发展潜力巨大的大国,一个是已成为亚洲四小龙的城市国家,互利合作的互补性十分突出。建交30年来,两国发挥互补优势,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1994年,中新第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在苏州破土动工。之后的20多年,天津生态城、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广州知识城、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等新项目不断推出,带动了两国在制造业、科技环保、社会治理、现代服务业等多领域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这些项目的成功不是偶然,是不同阶段双方共同需要的结果。

成功得益于项目紧密围绕中国各阶段发展战略,同时契合了新加坡的发展需求和独特优势。苏州工业园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试验田,不仅在苏州家喻户晓,而且通过引进“新加坡经验”,为中国后来各地工业园的建设提供了参考模式。苏州工业园也为新加坡企业海外布局创造了机遇。成功得益于双方不断以创新意识和开拓思维共谋发展。天津生态城着眼于新世纪初中国城镇可持续发展。而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广州知识城则着眼于互联互通与科技创新等经济新动能,将两国合作由项目进一步提升到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在更高起点上孵化出一批互联互通、高科技、现代服务业等面向两国未来发展需求的合作新领域。苏州工业园等老项目也在与时俱进,如今已从传统工业园区迈入高端产业聚集的现代城镇发展新阶段。成功还得益于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长远角度规划合作。2018年是天津生态城建设10周年,去年是苏州工业园建设25周年,今年是重庆项目启动5周年。三个项目的时间跨度都很大,但长盛不衰,始终保持着特色与活力,充分展现出两国合作的前瞻性、战略性、示范性。

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也开创了很多有益模式和经验,并不断拓展和运用到新的双边合作项目和三方合作项目。这个过程将为中新合作带来更广空间与机遇。中新合作机制层级高、范围广,已建立由两国副总理牵头的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机制(JCBC)和8个地方省市合作机制。这一从中央到地方、覆盖所有重点合作领域的工作机制,为调动合作资源、凝聚合作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JCBC是中新政府间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规划合作方向、指导合作项目的最高层级合作机制。2004年成立至今,已召开15次会议。双方通过这一顶层平台密切沟通,使两国合作始终沿着高层共识和发展战略对接的方向推进。

多年来,在JCBC引领下,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不断拓展,“陆海新通道”、广州知识城、上海—新加坡全面合作机制、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都已纳入JCBC讨论平台。新冠疫情发生后,双方已同意将公共卫生合作列入JCBC新的重点领域。相信JCBC将在未来统筹两国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广泛深入的地方合作是中新合作的特色和亮点,也是中新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省市的规模与合作的广度深度,在中新与各国双边合作中都是少有的。从1993年起,山东、四川、辽宁、浙江、天津、江苏、广东7个省市与新加坡分别建立了经贸理事会机制。2019年,上海又与新加坡建立了全面合作机制。这些机制分别由各省的正副省长和新方部长共同主持。一系列中新地方合作机制的建立,为双方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还使两国各界有更多机会加深了解,建立友谊,为双方提供了更为快捷、方便的沟通渠道。

四、中新经贸合作

国际贸易是联系各国、各地区的重要纽带,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已成为包括新加坡在内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加坡以贸易立国,对外贸易额是GDP的3倍,是地区重要贸易、航运中心。对于中新合作,贸易一直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建交30年来,中新贸易额从不足30亿美元发展到如今约900亿美元,增长30多倍。主要贸易商品从最初的原材料、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为如今的高附加值产品。贸易促进了两国电子、石化、生物医药等产业融合,在双边和区域产业链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布局。同时,很多中国贸易企业在新加坡设立了分支机构,面向东南亚乃至全球开展贸易往来。一定意义上讲,中新贸易的蓬勃发展,对推动区域和全球贸易联通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贸易自由化是推动全球分工合作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中新两国于2008年签署自贸协定,并在10年后进行全面升级,体现了两国提升互利合作水平的决心。当前,中新还在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年内签署,另外加上已升级并生效的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中新两年内签署的自贸协定数量有望达到3个。在当前形势下,这对于增强两国企业合作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自贸协定中一系列削减贸易壁垒、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市场开放的举措,给两国企业开拓对方市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以中新自贸协定升级版为例,中方在法律、建筑、海运等领域向新加坡企业敞开了大门,新方在速递、环境、空运等领域对中国企业做出更大开放的承诺,这为两国企业创造了大量合作机遇。

五、中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短短7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益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代表了包容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大型发展项目的合作,体现出双方对发展战略、合作理念、合作模式的高度认同。中新两国“一带一路”合作起步早、起点高、格局大,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新加坡从政府到商界到民间,对“一带一路”都十分重视和支持,对“一带一路”合作机遇有着敏锐和深入的认识与把握。中国也十分重视新加坡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优势和作用,从资金平台到项目伙伴到区域总部,各方面合作在不断向多领域、高质量和纵深发展。根据近日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近两年中国已成为在新加坡申请专利、商标增长最快的国家,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带一路”的合作成效。

去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这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这为中新“一带一路”合作进一步发挥优势指明了方向。中方期待与新方在互联互通、金融支撑、三方合作、法律和司法等领域深化合作,建设好“陆海新通道”,落实好已达成的合作协议,让“一带一路”在两国合作中发挥更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六、中新抗疫合作及对疫后中新关系发展的展望

疫情发生后,两国都向对方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物资援助,体现了中新之间的深厚友谊。此外,两国政府妥善照顾在本国居留的对方国家公民,维护他们的健康和权益。中方协助新方从湖北撤回在华侨民,新方也帮助滞留在新的湖北籍中国公民乘包机回国。一些在新中国公民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这其中包括许多中国籍务工人员。新加坡政府给予了他们积极的救治和帮助,保障了他们的健康与权益。下一阶段,双方还将积极探讨开展疫情防控、疫苗研发和分配等合作,并将公共卫生合作纳入双边合作联委会(JCBC),携手战胜病毒。

中新抗疫合作的重点在于疫情常态化形势下,两国应如何加强合作、应对挑战。在这方面,双方进行了很多讨论,也已启动很多合作。我在此介绍几个主要方面:首先是政府间合作项目的推进。中国有关地方省市同新方保持密切沟通,以确保疫情常态化下,重庆互联互通项目、苏州工业园、新加坡深圳智慧合作等项目能顺利推进。其次是“陆海新通道”建设。截至今年7月,国际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2080班,运输10.5万标箱,累计货值134.7亿元。“陆海新通道”将在支持未来中新和区域供应链和产业链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第三是投资。尽管疫情影响了商务往来,但中新今年上半年投资逆势上扬,新加坡对华投资增长15.3%,保持中国第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地位。新加坡接受中国直接投资增长57.5%,成为中国第二大新增对外投资目的地。投资逆势增长,反映了两国对彼此的信心。第四是复工复产人员“快捷通道”。新加坡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快捷通道”的东盟国家,体现了双方紧密的经济联系和良好的信任关系。第五是公共卫生等新领域合作。疫情推动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设。中新两国可在疫情联防联控、疫苗研发和使用等领域加强合作。两国也可抓住机遇,开展医疗保健与跨境电子商务、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方面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带深刻影响。事实证明,面对危机和困难,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才是行之有效的应对之道,因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中新两国发展理念相近、发展利益契合、发展优势互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双方更应该做好互利合作这篇大文章,争取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共同发展。面对当前形势,中国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目的是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需要强调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也不是削弱外贸外资,而是通过更大发挥内需潜力,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这也将进一步盘活做大中国的市场规模,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广阔的消费需求,带来更多的增长动能。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三点倡议,这将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创造新的更大机遇。我们注意到,新加坡也在积极规划后疫情时代的发展蓝图,将继续坚持开放、多元、合作的理念,深化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我们两国面对共同的挑战,同时也要看到挑战之中孕育机遇。

中方欢迎新方进一步对接中国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双方务实合作,既为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助力,也为支持新加坡经济转型拓展市场潜能。我们愿与新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畅通贸易通道,挖掘贸易潜力,开拓双向市场,抓好项目建设。重点是深入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第三方合作步伐。我们期待与新方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和经济全球化,保障区域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支持世界经济早日复苏。

30年中新关系风华正茂,展望下一个30年中新合作更是大有可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方愿同新方共同努力,秉持政治上相互信任、经济上互利互惠、文化上相通交融的理念,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为两国人民的福祉,为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作出新的贡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共和国大使馆)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执行单位


手机版官网

峰会官方微信

© 中新金融峰会版权所有!  渝ICP备14000456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3480号